网站首页时尚生活健康在线娱乐休闲礼仪风俗家庭教育精美图库手机版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璀璨的莱州民俗文化——端午节

    来源:现代生活网      作者:李锦洲   2024年06月08日
分享到:

端午节蕴涵着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汉语言文学初即端,五即午,所以初五即端午。端午节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当中叫法最多,如:夏节、女儿节、诗人节、浴兰节、天中节和龙舟节等,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远古时期我们祖先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端午这天“苍龙七宿”高悬于正南中天,这就是“飞龙在天”俗称的由来。

璀璨的莱州民俗文化——端午节

       古人关于描写端午的古诗词很多,如北宋文豪苏轼被贬至惠州后端午节的前一天,看到自己的伺妾王朝云洗衣服时,创作了《浣溪沙.端午》“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具体描绘了北宋时期的女子在端午节前后的装饰情况。译文:汗水湿透了碧色的绢衣,明日端午节一定要用香草水洗澡。洗后的香粉胭脂会漂在水面上。五彩线缠绕在白里透红的手臂上,小灵符斜挂在高挽的发髻上。但愿咱俩能恩爱千年,白头偕老。此诗可见端午节在中国历史悠久。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纪念端午的活动。2005年,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端午祭”为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消息传出,中国网民一片哗然,因为在中国连孩子都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人都过了两千多年了,历史上流传着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吴国的伍子胥、晋国的介子推和东汉时期的曹娥等悲壮故事,皆与五月初五有关。2009年9月,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端午节”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一字之差,“端午祭”与“端午节”相继入选世界非遗,二者并不矛盾,只是内容有所差异,是源与流的关系。

      赛龙舟与吃粽子是端午节南北方民间的两大礼俗,由于端午节与清明节都是纪念逝者的日子,亲友之间在相互问候时,切忌说祝您节日快乐,应该说祝您节日安康、吉祥等。

       古人对端午的认知有封建意识,也有自然规律,他们认为五月是“恶月恶日”,诸事不宜,是为大凶,所以产生很多禁忌,如结婚、生子、建房及升迁等,不宜在本日进行,告诫今人应注意借鉴。这期间阳光炽盛,五毒并出,古时五毒是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所以端午节的不少习俗都和“避五毒”相关。

      端午节,在我们莱州叫“五月当午”,主要习俗有:挂艾子、戴“五绣线儿”、吃鸡蛋、吃粽子和祭祀海神等习俗。从五月初一开始过“小当午”,大人会在日出前给孩子的手腕和脚腕戴“五绣线儿”,五绣线儿由红、白、蓝、黄、黑五种颜色编织成,这五色被视为一种吉祥色,寓意着祈福纳吉。“五绣线儿”一直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时,解下来扔在雨水里,据说病灾会顺水流走。

      端午节家家将艾子挂在门窗上避邪,它不单单是有祛邪避灾的寓意,还有防病驱蚊的效果。因为艾草有一种奇特的芳香,可以驱赶蚊蝇、虫蚁,并且有净化空气的效果。自古就有“端午门口插艾草,不用郎中家里跑”的俗语。艾子还有“挂单不挂双”的说法,一般选5、7棵新鲜艾子,最好是倒挂或插在门窗上。

      当年结婚的人家“五月当午”还要给亲戚朋友家送枣粽子,寓意“早生贵子”。出嫁闺女须回娘家“望夏”,送粽子、时鲜瓜果、海鲜等,俗称“拜节”,掖城附近的习俗,女婿儿要给岳父母送针良鱼,俗语叫“过活海”。

      西由地区每年的端午节,以前龙泉的李家大网会举办隆重的祭祀海神活动,大约有200余年的历史。七十年代末该民间传统活动转移到三山岛,三山岛海神庙每年的端午节开始热闹起来。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