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时尚生活健康在线娱乐休闲礼仪风俗家庭教育精美图库手机版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高考填报志愿十问十答

    来源: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微博      作者:未知   2024年06月14日
分享到:

高考结束志愿填报即将开始,填报志愿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如何避免高分低录甚至落榜?

高考填报志愿十问十答

一、填报志愿时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1. 合理定位。知分、知线、知位次。成绩(位次)的高低,是考生填报志愿的基础因素。考生要合理定位,理性选择志愿。

2.统筹考虑。考生应结合个人志向、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生涯规划等多种因素,着眼于国家需要和社会需求,综合考虑。

3.初选方案。按照“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思路,分冲刺志愿(往年录取位次略高)、稳健志愿(往年录取位次接近)、保底志愿(往年录取位次偏低)三个区间段选择相应的高校。同一区间段内几个高校应参照往年录取位次适当拉开距离,保持一定的梯度。要注意选好保底志愿,防止所有志愿偏高脱档。

4.优化完善。对初选志愿进行综合优化,根据意愿,合理排序,避免志愿顺序安排不合理带来的风险。平行志愿虽然等同于同一个志愿,但是在投档检索时有先后顺序。

5.正式填报。根据确定拟报考志愿的顺序,严格按照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规定的志愿填报流程和*作要求,填报个人志愿信息。

二、新高考模式下,专业报考要注意什么?

新高考中由于考生选考科目不同,高校对选考科自的要求也不同。如果你已有了心仪的院校,可以从学校入手。如果以专业为目标来划定院校范围,则要注意相同专业在不同高校可能会有不同选考要求。有些专业培养与多个科目关联度都高,高校在可选科目中指定多个选考科目,要求为考生“均须选考”的情况也需要注意。

如果你没有目标院校或专业,在选择时,可以多参考“不限选考科目”的院校专业,扩大自己的专业选择面。由于高校的院系及专业(类)调整等因素,实际招生高校和招生专业(类)也可能会调整变化,考生要以高校当年公布的招生计划及院校招生章程为准。

三、如何避免高分低录甚至落榜?

应坚持以下原则:

1.实事求是,找准自己的位置;

2.所填志愿拉开档次;

3.冷门与热门学校专业相结合;

4.省内与省外院校相结合;

5.避开体检结果所限专业;

6.各批次学校志愿、专业志愿填满,尽量服从专业调剂;

7.认真研读院校招生章程。

四、我考了Xx分……怎么查高校分数线?可以报哪些大学?

考生或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获得各高校或具体专业在各省近几年的录取分数情况:

1.通过考生所在省招办当年下发的《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分数分布统计》资料来查询。

2.通过高校的官方网站查询,或直接向高校招生部门咨询。

请考生结合所在省份当年下发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目录》、《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分数分布统计》、院校招生章程等信息资料,进行院校的选择。

五、平行志愿105%投档是否存在退档风险?

依然存在退档风险。

主要原因有:

1.高校根据学校实际需要,可能会在招生章程中设定一定的特殊要求,当投档到高校后,高校按照招生简章进行录取审核,不符合要求的考生会被退档;

2.考生总分达到了高校录取投档线,但没达到所报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且又选择不服从调剂,高校会给予退档处理;

3.身体条件、外语语种、单科成绩、性别等不符合所报专业要求,高校将做退档处理。

【提醒】填报志愿前,应认真研读院校招生章程。

六、提前批录取后,还可以参加其他批次的录取吗?

不可以。

按规定,每位考生只参加一次录取且不得换录。

七、如果提前批没被录取,影响一批录取吗?

不影响。

批与批之间没有联系,上一批录取不结束,下一批录取不开始。

八、服从调剂是在已经填报的专业组志愿中调剂还是在院校所有专业组志愿中进行调剂?

在所填院校专业组内进行调剂。

九、我的分数(610分)高于我的同学(607分) ,报的志愿相同,平行志愿我报A校,他报B校,我被A校退档,为什么我的同学低于我的分数被B校录取,而我不能,公平吗?

按你所述,此录取是公平的。平行志愿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的原则进行投档。你虽然分数比他高,按照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投进A校,但被退档,由于平行志愿的录取规则是实行一轮投档,因此,退档后不可能再向其他院校投档。换句话说,当你的档案投进院校的同时,这一轮投档已经结束,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的录取。填报志愿前,一定要认真研读录取规则。

十、我被一所大学录取,但不想去,可以退档参加下一批次录取吗?不去会怎样?

1.不可以。按规定,每位考生只参加一次录取且不得换录。你已被大学录取,就不可再参加后续录取。

2.考生所填报的志愿是对高校的认可,是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的选择,同时也是与高校的一种约定。如果不去应不填报此院校。目前有的省份对不守承诺,录取不报到的考生有惩罚规定,考生所在省是否有此规定,请直接咨询省招办或地方招办。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