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时尚生活健康在线娱乐休闲礼仪风俗家庭教育精美图库手机版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2024年高考物理、化学、生物全国卷试题评析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未知   2024年06月08日
分享到:

2024年高考物理全国卷试题评析

2024年高考物理全国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坚持素养立意,强化物理观念考查,引导学生夯实知识基础;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加强实验考查,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促进学生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提升人才选拔培养质量,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一、注重物理观念考查,夯实学生知识基础

物理观念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适应未来学习和发展的重要知识基础。2024年高考物理全国卷注重物理观念的考查,引导学生理解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及其相互关系。试卷注重将知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紧密联系生产生活设计情境,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做中学、用中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课标卷第14题考查学生对基本的x-t图像和v-t图像的认识,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图像是描述物理规律的工具,把握物理本质,辨析真伪;新课标卷第15题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为背景,鼓励学生关注新时代我国重大科技发展成果,在以国之重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同时,强调了物理学基本规律在前沿科研中的重要应用,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物理知识的学习;全国甲卷第16题以嫦娥六号开启人类首次从月背采样返回之旅为情境,展现了我国航天领域的伟大成就,增强科技自信自立,激励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新课标卷第17题以三位科学家在发现和合成量子点方面的突出贡献,荣获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为背景,展现不同学科领域交叉融合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培养学生科学兴趣;新课标卷第20题以近年来兴起的电动汽车的动力回收原理为背景,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物理模型理解生产实践中的高新技术,建立起用物理知识理解现实生活的桥梁。新课标卷第21题介绍了常用于四冲程柴油机上的狄塞尔循环的主要过程,考查学生对循环过程中能量守恒和转换的理解;全国甲卷第20题将物理知识与“蹦床”运动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卷第24题通过对高层楼房运送重物这一过程建模,考查学生对力的平衡和机械能守恒的理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估算能力对物理研究非常重要,新课标卷第16题以太阳系外一颗红矮星的行星的观测参数为背景,考查了学生的估算能力。

二、注重科学思维考查,引导培养学生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

2024年高考物理全国卷更加注重科学思维的考查,结合物理学科特点,通过丰富试题的呈现形式、转换问题的表征方式、改变试题的设问角度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建构物理模型,开展科学推理和论证,强化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服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

新课标卷第26题运用对学生而言新颖的表征方式描写物理状态,要求学生通过速度坐标系获取粒子的运动信息,建立粒子速度空间和运动空间的关联,建构正确的物理图景,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全国甲卷第18题通过给出点电荷电势的表达式,考查学生获取新知、结合学生已学的物理规律进行推理的能力。全国甲卷第21题设置半开放性问题情境,在不清楚受到的各力大小关系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分析线框以不同速度进入磁场中的运动情形,需要正确提取图像中的关键信息,分析各种可能的运动情况,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以及利用关键信息推理论证的能力。 

三、注重科学探究考查,引导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有助于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2024年高考物理全国卷注重科学探究考查,引导学生经历实验过程,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做到学思结合,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全国甲卷第22题以物理概念建构过程中的演示实验为素材,设置电梯中的超重和失重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基本仪器的使用,鼓励学生经历各种探究活动,通过观察和实验,形成对物理概念的正确认识。全国甲卷第23题以电阻型氧气传感器定标为背景,学生需要将陌生实验与熟悉的伏安法测电阻进行结合,考查基本测量方法的掌握和实验数据的获取与处理,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已有实验知识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引导教学关注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对结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探究实践。新课标卷第22题要求学生说明实验中用小球落点与O点的距离来代替小球水平飞出时速度的依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验设计中的原理。新课标卷第23题要求测量待测电压表的内阻,从实验原理设计、实验器材选择、基本仪器使用、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了全面考查,引导学生做好基本实验,提升实验能力。


2024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试题评析

2024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精选试题素材弘扬爱国主义,加强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发挥学科的育人价值。试题命制遵循高中课程标准,加强教考衔接,有效落实高考改革理念。在试题命制时,加强问题设计,考查创新思维,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探索未知的兴趣,助力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

一、精选试题情境,弘扬爱国主义,发挥学科育人价值

1.选取中华传统文化成果,增强文化自信

高考化学试题注重挖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选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进入试题,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历程中,文房四宝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人类文明得以广泛传播的重要载体。新课标卷第7题选取文房四宝作为素材,考查学生对笔墨纸砚中有关化学成分的辨析能力。让学生在感受到化学学科对人类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2.选取我国最新科研成果,厚植爱国情怀

试题选取我国科学家所做的领先研究成果为素材,在展现我国化学领域先进成果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新课标卷第11题以我国科学家研制的一种生物相容性纳米催化剂药物为素材,考查学生对物质结构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全国甲卷第9题以我国化学工作者开发的聚乳酸催化转化为情境,考查有机物的命名、同分异构体、高分子转化与合成等知识内容。这些试题在考查化学知识的基础上,有利于让学生了解我国科研工作者在相关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选取化学学科应用成果,体现学科价值

化学学科在材料、生命、环境、能源与信息等领域均具有重要的学科价值,对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全国甲卷第7题以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为主线,以不同时期的典型能源为代表,既考查了物质组成、能量与物质转化等基本概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让考生进一步了解我国能源发展方向,了解发展清洁新能源的必然性,激发学生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二、遵循课程标准,加强考教衔接,落实高考改革理念

1.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引导教学回归基础

高考化学试题精心设置问题,在考查化学核心知识、基础实验和基本原理的同时,考查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学科关键能力,引导教学回归基础。新课标卷第9题涉及铁与水蒸气的反应,该实验来源于教材,是学生相对熟悉的情境,但得出正确答案需要从反应原理、*作规范、产物检验、仪器使用等方面深入思考。鼓励学生理性学习,注重在回归基础上深入思考,而不能靠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

2.加强新老课标衔接,稳妥推进高考改革

化学全国甲卷和新课标卷均依据相应版本的课标命制,确保考查内容都在课标要求的范围之内,有助于新老课标衔接,稳妥推进高考改革。全国甲卷第36题和新课标卷第30题分别以药物白藜芦醇和除草剂四氟咯草胺的合成路线为素材,考查学生利用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时严格依标设计考查内容,新课标卷第30题依据新课标(2017年版),因该版课标中要求学生掌握“手性碳”概念,所以在试题设计时未给出“手性碳”的定义,直接要求学生辨别“手性碳”;而全国甲卷第36题依据老课标(实验版),因该版课标对“手性碳”的概念未作要求,所以在考查相关内容时提供“手性碳”的定义。

3.保持风格基本稳定,关心学生答题感受

高考化学试题关心学生答题感受,注重选取学生熟悉的考查方式和设问角度,避免“偏难繁怪”试题,帮助学生发挥自身水平。例如,全国甲卷第7题和新课标卷第7题均为化学与生活类试题,考查方式是学生所熟悉的,考查的核心知识来源教材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这些试题既考查了学生的知识面,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全国甲卷第8题和新课标卷第10题均为针对离子方程式的考查,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所熟悉的考查方式与内容。尽管是学生熟悉的试题形式,但对于知识的考查并未减弱,综合考查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金属活泼性变化规律、溶液酸碱性、物质溶解性及沉淀转化等问题。

三、深化综合考查,突出科学教育,注重人才选拔培养

1.提供数据现象证据,考查归纳推理与论证能力

高考化学试题通过考查学生的探索归纳与论证能力,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向学生渗透科学思维。例如,全国甲卷第13题和新课标卷第13题提供了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数据图,学生需要分析出各数据曲线所代表的微粒种类,考查学生利用数据进行归纳论证的能力。全国甲卷第10题给出四瓶无色溶液之间的反应关系图,学生需要分析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信息,经过逻辑推导和探索归纳得出各无色溶液所代表的物质种类并论证。

2.丰富试题呈现形式,考查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践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对于化学研究至关重要。高考化学试题通过提供多种图表形式的信息,深入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例如,全国甲卷第28题以化工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甲烷转化为载体,通过浓度时间图像和催化反应机理等方式提供信息,考查化学反应原理方面的知识。学生需要理解所给信息,根据图文综合分析,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加工应用。设问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全面地考查了考生对反应原理领域各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3.深入化学学科本质,考查辩证思维与探究能力

高考化学试题通过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与探究能力选拔具有研究潜质的学生,助力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例如,新课标卷第8题选取点击化学合成法合成聚硫酸酯为素材,从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观念出发设计问题,考查聚合反应途径、聚合物稳定性等有机化学必备知识的同时,综合考查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推理、迁移创新的科学思维。该方法是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研发的一种高效合成反应,对于学生了解科学前沿,激发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4年高考生物全国卷试题评析

2024年高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包括全国甲卷和新课标卷共2套。高考生物命题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高考评价体系进行设计,注重发挥科学选才和引导教学的功能。试题继续保持近年的命题风格,立足学科特征,精心选取素材、创设情境,注重衔接课程改革,保持以稳为主、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充分考虑学情变化,加强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更好地发挥高考育人选才的功能,助力新高考改革平稳实施。

一、有机融入立德树人,凸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高考生物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立足学科考查内容,在生态学的考查中融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新课标卷第33题以厦门筼筜湖为主题,考查水质评价中监测氮元素的原因、红树植物碳中和的生理过程、鸟类等消费者对于生态系统的关键作用等,以此引导学生思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传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理念,让学生在思考作答过程中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神特质,使之成为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行动者。全国甲卷第31题以濒危物种鸟类B的保护为例,展现保护过程中发现极少量野生个体、人工繁育、野外放飞并逐步扩大种群数量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思考保护濒危物种的生物学意义,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自觉。

二、突出实验探究能力考查,服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实验探究能力是拔尖创新人才的鲜明特征,是科技攻关的基本能力要求。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包括设计实验方案、优化实验程序、分析实验结果等多个方面,高考生物从多个维度评价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全国甲卷第30题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蛋白质抗原片段可出现在吞噬细胞的溶酶体中,考查学生运用基本实验方法与技术解决新问题的实验探究能力。新课标卷第32题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检验血液样品中的病毒HIV,该问题可以选取多种方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思考空间,其中一种方案可以考虑选用学生熟悉的PCR技术,该技术简便快捷、特异性高,常用于遗传物质检验。全国甲卷第38题以基因工程表达目的蛋白为背景,考查质粒载体的双酶切、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等关键环节的原理和目的,让学生在解决科学探究常见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研究严谨求实的鲜明特征,服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三、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倡导解决实际问题

高考生物试题紧密联系生产生活,从学科本质的考查出发,评价学生应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学以致用导向,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达成以考促学的目的。新课标卷第34题给出“白刺瓜受消费者青睐、雌性株产量高”的果蔬类农作物生产育种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遗传杂交的方法筛选出白刺雌性株纯合体,以解决特定品质产品的高产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中领会到学有所用,引导学生从“解题”走向“解决问题”。全国甲卷第37题围绕合理使用消毒液以减少传染病的主题,考查微生物培养、细菌计数、涂布平板、实验结果分析等探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主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突出理论与实践并重,强化应用导向。

四、加强学科基础考查,促进基础教育提质增效

高考生物持续加强学科主干基础内容的考查力度,多维度切入考查必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引导学生加强对必备知识的准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全国甲卷第3题围绕重要植物激素的运输方式、作用模式等角度,综合考查学生对激素调节模式的理解深度和认知广度。新课标卷第3题围绕消化吸收过程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考查自主神经对消化机能的调节、条件反射的建立基础、胃液中消化酶的特殊理化条件以及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过程,多维度关联考查消化吸收各个环节的核心问题,夯实学生的生物学基础。

高考生物试题在考查学科必备知识的基础之上,注重试题呈现形式的创新,促进基础教育提质增效。新课标卷第5题以PCR产物电泳结果图显示杂交实验中亲本和子代的基因型,要求学生根据图示信息进行分析识别、并转化得出各种带型对应的基因型,再据此分析相关遗传学问题,考查学生信息获取和加工处理的关键能力,以及运用遗传规律解决新问题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热门搜索